本报讯(樊加伟、群飞)去年以来,冀州区坚持以党建为统领,以“班子强、管理优、文化兴、产业富、村容美”为主线,大力实施农村党建、乡村治理、乡村文化、农村产业、村容村貌“五个标准化”创建行动,全面打造乡村振兴升级版。截至目前,全区已完成268个村创建工作,覆盖率达到70%,其他114个村将于2023年底完成。
实施农村党建“标准化”,让基层阵地更有力。该区大力开展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排查整治行动,重点对房屋漏雨、室内乱贴乱挂、电线乱接乱飞、村室布局杂乱、制度牌子满墙等进行整治,累计投资182.17万元对146个村室进行改造升级,彻底提升了村级党组织活动阵地水平。同时,该区组织村“两委”班子通过入户走访、调查座谈、设置意见箱、发放问卷等形式,征询群众关切问题,建立问题清单,班子成员按照分工主动认领,共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5159件;在382个村全部建立了“六有”综合服务站,组建了以村干部、党员为主的3000多人的代办队伍,共代办事项24000多件,有效提升群众满意度,架起党群连心桥。
启动乡村治理“标准化”,让基层自治更规范。为确保乡村治理水平的全面提升,该区构建了以“乡镇党委书记/镇长-片长-包村干部-村党支部书记-‘两委’干部”为模式的“五级网格”治理体系,组建了农村排查调解队伍,全面织密织牢乡村治理责任网。同时,该区动员382个行政村结合村情民情,全部“量身定制”制定了村规民约,进一步规范了村务公开内容和村民议事流程,基层自治规范化水平全面提升。
推进乡村文化“标准化”,让基层生活更丰富。该区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以阵地建设为基础,以志愿队伍为导向,以丰富活动为抓手,全面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全区六大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领域,10个乡镇、382个行政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全部建成,并依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着力打造一批高标准示范站点。其中,北内漳村、东兴村依托革命遗址纪念地,建设红色文化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助推农村产业“标准化”,让基层百姓更富裕。该区立足各村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实际,按照一村一方案,一村一“处方”工作思路,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双增收”。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培育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生产经营主体316家,培育以党员、大学生、返乡农民工为代表的农村产业致富带头人268人。
开展村容村貌“标准化”,让基层环境更宜居。该区积极推广“干部组织、党员带头、群众参与”模式,集中力量开展村庄“硬化、绿化、净化、美化、亮化”行动,村庄完成硬化43.5万平方米,拆除残垣断壁124处,清理积存垃圾3.7万立方米,新装路灯717盏,种植树木6.9万余棵,农村宜居水平和百姓幸福指数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