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广东法制网!

今天是 2025年02月07日 星期五

关注社会热点

一起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

福建惠安:做好“特色”文章走绿色兴农之路

今年以来,惠安县以保障粮食安全、延伸农业产业链、深化农文旅融合为抓手,高起点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坚守绿色食品生产标准,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好“特色”文章,突出绿色、优质、特色、品牌,走高质量绿色兴农之路。

 

“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现场 庄秀萍 摄 

写好“粮文章”,绘就农业好“丰”景 

稻穗弯腰,稻谷飘香。历时四个多月,在旱稻播种、喷灌、施肥、喷药、收割等一系列节水高产栽培技术管理下,今年8月,涂寨镇首个百亩“胡萝卜—旱稻”轮作试验基地喜获丰收。本次收割面积100亩,这片原本只能种植胡萝卜等蔬菜的旱地,采取微喷灌试种的“旱优116”“华浙优261”水稻新品种亩产达到了1050多斤,远超预期,总产量达10.5万多斤!这种“旱作+轮作”的新种植模式,让缺水旱地也能飘出“稻花香”。 

今年10月,东桥镇抢抓秋播“黄金期”,完成1.01万余亩“冬闲”农田的备耕和秋种工作。阳光下,农田里的作物生机勃发,节水喷灌设备滋润着胡萝卜苗...…“我镇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现有耕地1.78万亩。2010年以来,积极引进外地农业企业流转土地发展规模化生产,2022年全镇粮食总产量3965吨、果蔬产量7159吨。”东桥镇农业农村办公室负责人介绍道。 

思路一变天地宽,“胡萝卜—旱稻”的轮作模式突破了“旱地种薯、稻播水田”和“水田才可机插秧”固有种植模式,惠安在全国率先尝试并推广旱地无水机插秧新栽培技术,2023年继续引导11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6个镇19个村利用21片胡萝卜基地扩种“旱稻”,总面积超3600亩,预计产量1450吨以上。 

惠安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探索“胡萝卜—旱稻”的轮作模式,实现了蔬菜、粮食增产丰收,走出一条颇具地方特色的旱作地区种植高优旱稻新品种和新技术孵化路径,为确保粮食总产持续稳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蓄势赋能”。实现千亩旱地种出“稻花香”,让零散田变“钱田”、休耕地成“粮仓”,全力守牢粮食安全生命线。 

同年9月,辋川镇许厝村传来好消息,该村引进的300多亩“海水稻”喜获丰收。这是辋川镇今年首次引种“海水稻”,也是惠安县首次引种“海水稻”,将为惠安提高粮食产量、综合利用滨海盐碱地发展粮食生产提供新的路子。 

在海作方面,惠安探索特色种养改良盐碱地发展模式,盘活入海口400亩盐碱地,引进适合种植的“海水稻”品种广红3号、袁两优1号、南桂占等,在烂泥贫瘠的盐碱地上种出“翠草”绿,3个“海水稻”品种经测产亩产均达800斤以上,让昔日荒芜的盐碱地变成“丰收黄”。 

据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惠安在全国率先尝试并推广旱地无水机插秧新栽培技术,发展农田连片种养,推广;创新“用地+养地”生态模式,通过秸秆还田、“水旱轮作”、有机肥替代等方式培肥地力,推广微喷灌节水设施缓解缺水难题;创新“新技术+新农人”服务模式,组织农技团队等专业力量为“旱稻”种植提供技术支撑,加大旱地种粮扶持力度,提高抗风险能力。 

做好“土特产”,强链补链“稳升级”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产业振兴。今年11月20日,福建金蠔水产科技有限公司传来好消息,该公司入选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公示名单,未来将在示范区,专业养殖三倍体牡蛎,为惠安渔业事业建设添砖加瓦。 

“我们在大港湾海域拥有2057亩三倍体牡蛎养殖基地,牡蛎养殖采用吊养与笼养相结合的方式,养殖基地使用无污染塑胶浮球,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而且牡蛎为滤食性贝类,养殖区域位于开放性用海,不投饵,不用药,符合生态健康养殖要求。”福建金蠔水产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汪泳说道。 

据悉,福建金蠔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海洋生物科技产业创新研发与推广应用,被授予福建省三倍体牡蛎养殖示范基地,将打造成育苗海区养殖净化加工全产业链的海洋科技型企业。

 

深耕“海洋菜园” 陈海彬 摄 

惠安立足传统“渔业强县”,在沿惠东滨海乡村振兴产业带投资1.4亿元发展一批海洋经济项目,用好大港湾10万亩海上牧场平台,发展高标准池塘养殖和工厂化高密度水产养殖,建设小岞深水网箱养殖渔旅发展项目,培育崇武鱼卷、小岞鱿鱼等特色水产品品牌。规划建设“三倍体牡蛎”水产连片规模养殖及育种基地。 

海上粮仓“补链”,特色农业“延链”。走进位于辋川镇的泉州台茂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的蔬菜大棚基地,挂满枝头的红泡椒、粒粒饱满的手指柠檬、绿意盎然的紫苏叶,眼前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在智能温控大棚里,智能调控灯、移动式喷灌、自动播种机等先进的智能化设备目不暇接;在智能化育苗中心,集约化自动化育苗设施正在培育新型特菜品种,为将来品种扩繁、规模种植打好基础……步入位于辋川镇庄上村的惠民特菜生产高标准示范基地,触手可及的智慧农业让人耳目一新。 

2021年惠安县出台省级现代蔬菜产业园建设方案、加快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等政策文件,加快打造“一心两区”现代蔬菜全产业链,推动现代蔬菜产业向“规模发展快、产业效益好、链条延伸长”的发展轨道稳步迈进。 

惠安依托崇武海岸、笔架山独特的山海环境和区位优势,打造“余甘+鱼卷+三倍体牡蛎+X”特色农业产业带;集中连片打造“省级蔬菜产业”智慧农业产业带,建成高端大棚2100亩,蔬菜种植面积8.35万亩、产量10.26万吨;以实施农业产业增产增效行动为抓手,做大做强“惠”字传统优势产业,打造“胡萝卜+紫苏+辣椒+X”融合产业带。

走好“振兴路”,持续富民强村 

为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能力,针对乡村振兴发展后劲不足困境,惠安多渠道探索村集体经济增长路径。 

今年7月,涂寨镇乡村振兴数字化公共服务建设项目签约,涂寨镇政府及26个村集体与惠安联通公司携手,通过建立“数字乡村+通信合作社”,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 

东桥镇多渠道探索村集体经济增长路径。其中,珩海村利用湿地公园、农民公园发展乡村旅游,建设村级老年活动中心、游客服务中心和商业店面,每年可接待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3万人次,增加村集体收入约20万元。 

据统计,惠安实施村集体经济发展共富产业项目5个(崇武、东岭、涂寨、东桥、净峰),项目建成投入运营后预计可带来每年210万元村级收入。 

不仅如此,惠安还开展3760亩高标准农田连片整治,配套冷链保鲜初加工中心等,布设12公里溪滨慢道系统,建成后可提供就业岗位2000个、带动村集体年增收500万元。推行小微工程项目招投标事前、事中、事后“妈妈式”全过程服务管理模式,为农村小微工程建设按下“快进键”。创新“三资”监管做法获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2021年以来全县所有行政村(社区)集体收入均达20万元以上,农民持续增收致富。 

农民的腰包鼓了,乡村建设焕新也得“提提速”。惠安做精试点村、做美示范线、做实整镇推进,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进“五个美丽”建设。先后创建省级美丽宜居村庄1个、市级12个,布局15个口袋公园、超1.8万平方米,获评省级激励县、补助1200万元,荣膺国家级“四好农村路”、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省级示范县,加快推动生产兴、生活好、生态美融合。

 

希望的田野 庄育杰 摄 

惠安打造多彩农文旅融合产业走廊,推行“部门+国企+社会力量”模式,串点成线,一体打造沿溪田园“山线”、滨海环湾“海线”、革命研学“红线”产业走廊,成功承办泉州市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和美海丝侨乡暨“一县一溪一特色”现场推进会并作典型发言。创新农村村民自住小区模式,破解人地矛盾,让300多户居住困难群众圆上“安居梦”,相关做法获国家发改委《改革内参》推介。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广东法制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推荐阅读
  • “大爷,我们是政务服务中心和残联的工作人员,还有县人民医院的评残鉴定专家,今天专门来给您做残疾等级鉴定。”秋风冷冽,但温情不减。近日,潢川县白店乡的工作人员向卧床不起的残障群众说明来意。“您别紧张,我们就是了解一下您的身体状况和生活自理能力[全文]
    2024-11-21 02:00
  • 10月31日,国网宁德供电公司输电运维人员对500千伏川棠Ⅰ路、Ⅱ路线路杆塔进行特殊巡视,确保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全力防抗台风“康妮”。为防范今年第21号台风“康妮”对宁德地区可能带来强降雨、强对流天气的影响,国网宁德供电公司闻“风”而动,抢[全文]
    2024-11-01 02:00
  • 10月25日,福建石狮法院举行涉少刑事案件回访帮教志愿者聘任仪式,聘请由团市委、妇联、关工委、教育局等单位团体推荐的6名热心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具备一定法律、心理学知识,同时拥有丰富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的同志为回访帮教志愿者,并颁发聘书。聘任仪[全文]
    2024-10-29 02:00
  • 9月10日,由福建漳州市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漳州市市场监管局主办,市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协办的2024年漳州市“质量月”活动启动仪式暨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赋能推进会召开。漳州市质量强市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领导,市市场监管局质量板块相[全文]
    2024-09-12 02:00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5 by 广东法制网 gd.affnews.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网站所有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