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Talk君
今天是高考的第二天,转眼考试即将结束,有人说,高考如战场,如果说高考考场是高考的上半场,那么填报志愿就是高考的下半场。
钱钟书老先生在《围城》里写过一段话:
在大学里,理科学生瞧不起文科学生,外国语文系学生瞧不起中国文学系学生,中国文学系学生瞧不起哲学系学生,哲学系学生瞧不起社会学系学生,社会学系学生瞧不起教育系学生,教育系学生没有谁可以给他们瞧不起了,只能瞧不起本系的先生......
这是那个时代文化圈对峙的缩影。放到现在,如果大学专业也有鄙视链,那一定是:热门专业瞧不起冷门专业。
但即便是热门专业,也不一定适合所有人,选择一个自己发自内心热爱的专业更加重要。
这是一刻talks的讲者、北京大学中文博士郭凌云的演讲。作为大学教授的她,看过无数的学生浪费时光,放弃努力,究其原因,是没有做好人生的选择。
人生关键阶段的选择往往可以改变命运
大家好,我是一名大学教师,我教过一个大学生,他是从其他专业转到我所在的专业的。我问他,你为什么换专业?你是不是非常喜欢这个专业?我以为他会给我一个肯定的回答,但是他说,因为我妈说,我以前那个专业太累了,他不想让我太累,我当时搞不清他是不是在跟我开玩笑。
可是后来我发现他真的不是因为喜欢,他上课时出勤一般,表现一般,他的悟性一般,最后的成绩也非常的一般。而且每次上课的时候,他常常会拿一杯养生茶,拿一些水果到教室来,下课的时候他就会坐在那,慢条斯理的开始吃水果,喝茶,看iPad。当时我想你不会真的是来这个专业养生的吧?
可是后来我逐渐了解到,原来他有喜欢的事情。原来他非常的热爱相声,他在相声表演方面非常有天赋,他曾经获得过北京高校相声大赛的一等奖,而且他在我们学校创办了相声社团,他也是北京高校相声联盟的负责人之一,曾经成功地举办了好几场校园的相声专场活动。
在这些成功的背后,其实他付出了很多的辛苦和努力。你看同一个人,当他想做一件事,或者不想做一件事的时候,会有这么大的差别。所以其实在大学中,我常常看到和他一样的人,他们和他一样不太喜欢自己的专业,所以对专业提不起兴趣。
我不知道刚才我说的那位同学,他在两次选择专业的背后有什么故事,但是很显然这两次选择的专业他都不喜欢。我想他可能最希望做的就是去说相声,如果我是他的家人,我可能会选择支持他。那么在大学中,我看到很多人因为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所以每天无所事事,随波逐流。我也看到很多的学生到了大四,却还没有掌握自己的专业应该掌握的核心知识和技能,也不了解自己专业的就业前景到底怎么样。
每当这个时候看着他们,我替他们感到又着急又惋惜。12年,从小学到高中,他们学了这么长的时间,学得那么辛苦,为的是什么?难道就是为了学一个自己不了解,你不喜欢的专业吗?难道就是为了在大学四年,浑浑噩噩地度过这四年吗?上大学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去不断地探寻自己人生未来的发展方向。
其实在大学中我也看到了很多非常认真地去选择自己人生方向的学生,比如说我读博士时的同门,他来自江西农村的一个普通的家庭,高考时他的成绩不太理想,只考上了当地一所非常普通的专科学校。
在选志愿时,他选了当时比较热门的经济学专业,但是直到毕业他都非常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最后就业时也很不理想,他一毕业就失业了。为了谋生,他去煤矿挖过煤,他也去工地做过建筑工人,后来他决定考研究生,当时很多人都不看好他,但是他坚持了自己的选择,最后经过努力,他考上了广西一所师范大学的中文系研究生。读了研究生之后,他发现自己在这方面很有潜力,于是在研究生毕业之后,他又选择了报考博士生。
这次他选择了报考北京大学,最终他又成功的考取了北京大学的博士研究生,你看选择一个自己发自内心热爱的专业多么重要,有时候人生关键阶段的选择往往可以改变命运。可惜的是,我们从小到大太缺乏选择力的训练。我们的主流教育体系用了12年的时间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选择,那就是上好的大学。
想上好的大学怎么办?也只有一种选择,那就是去竞争,甚至在幼儿园阶段就要开始竞争。结果这些学生进入大学之后才发现,原来世界上有那么多的选择,他们一下子变得茫然无措,比如说他们不知道自己该不该参加社团,该参加什么社团,不知道自己该不该做兼职,该做什么兼职,不知道自己是该考研,该留学还是该就业,他们甚至不知道进入大学后自己还该不该去努力的学习,不知道该不该每一天该怎样的度过。
其实很多人他们从真正开始选择有自由选择的权力,是从大学阶段才真正开始的。但是可惜的是,很多人却并不具有选择的能力,就像一个孩子突然得到了一大笔金钱,但是却不知道该怎样去消费它。
我想可能每一个缺乏选择力的学生背后,至少都存在一个过度包办的父母。作为父母,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我们是通过孩子的选择去观察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还是在拼命地把他们塑造成我们想让他们成为的那种人?
我女儿从四岁开始,我就让她去自己选择自己穿什么衣服。而且让她自由选择自己的衣服之后,她每天晚上会主动地把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收拾好,整整齐齐的叠好放在床头。而且不到五岁开始她就开始自己收拾自己的衣柜,收拾得井井有条,比她爸爸收拾的还要好。
一个变化,我不知道是好是坏,在四岁之前她的理想是当一名宇航员,可是四岁之后,她的理想变成了当一名服装设计师。其实在其他的方面我们也在尽量的给她一些选择的机会,比如说五岁的时候有一次我们带她去旅行,那么当时路过的一条工艺卖的那种纪念品一条街,然后当时很多孩子都缠着爸爸妈妈要这个买那个,当时我的办法是直接给了她20块钱,我说今天你可以自己选择买什么东西,只要在20块钱之内,另外你也可以选择不买,这个钱回家以后可以买你自己更想买的东西。她当时看了看以后发现没有自己特别喜欢的东西,所以她决定什么都不买,这样走过了纪念品的一条街!
所以其实我觉得通过这些选择的过程,可能孩子才能真正明白他自己喜欢的是什么,什么是适合他的,他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既然作为父母,我们无法代替孩子一辈子都做决定,那么我们何不干脆的选择放手,让孩子拥有自己真正的选择力。
我们对孩子所有教育培养的关键之一,是应该让孩子培养自己真正的选择力,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其实并不是大学中某个黑马的故事,而是选择力在大学阶段的重要作用。如果一个人拥有强大的选择力,他有很多机会实现跃迁,脱颖而出,成为大学中的黑马。
如果把这种选择力进一步运用到大学毕业之后,那么它将可以更好的掌控自己的人生,获得更为幸福的人生。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如果未来的历史学家回顾今天,他们会记得今天最大的改革并不是技术和网络的革新,而是人类将拥有选择,谢谢大家,我就分享结束了。
赶紧关注视频号@一刻talks吧!